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鄄城市凌瑶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骂人体系,打遍天下,比废话文学更上头
新闻中心
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骂人体系,打遍天下,比废话文学更上头
发布时间:2024-11-17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骂人体系,打遍天下,比废话文学更上头

歇后语

一种神奇的语言形式

通俗接地气

简短而不失含蓄

俏皮而不失霸气

如果说

成语给人的感觉

像一记重拳

砰的一声直击人心

那么歇后语给人的感觉

就像一套连环招

先在人前,跳上一段广播体操

待到别人松懈

再猛地给他来上一脚

精彩的歇后语

往往能骂人于有形

让人听完又完全生不起气

现代歇后语分两部分

前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

后部起“后衬”作用,像谜底

它的原理是从

对象、动作、状态

或者是某段故事

引申出想说的话

歇后语这玩意儿

早先是野路子出身

多是口口相传

所以没多少资料记载

歇后语的演变历史

就像一本连招带字的武功秘籍

研究的学者们

如同武侠里的两个派系

各有各的练法

关注点在于秘籍上的字

他们从“歇后语”的字面意思出发

寻找历史的足迹

歇后语

按古时的概念

真正的含义是

只说前面的部分,后面便歇掉不讲

比如《论语》

有“友于兄弟”的典故

用来形容兄弟之情非常浓厚

三国时期

曹植的《求通亲亲表》

就把“友于兄弟”后面的二字歇掉

只用“友于”来指代“兄弟”

这是比较早的“歇后”的用法

唐朝

有个叫郑綮(qǐ)的人

爱从自己写的诗里设点小心机

隐晦地讥讽时事人物

他的诗叫做“郑五歇后体”

另外

唐代的李涛

曾写过一首诗

诗句上句是“窦建德”(一个人名)

故意歇去了“德”字

下句为“梁山伯”(一个知名人名)

歇去了“伯”字

而诗句的原本意思是

惭无德,愧作伯

要表示自己的惭愧

不配做弟妇的大伯

但偏偏难以启齿

绕了个弯子

到了宋代

终于有人为歇后语下了定义

明代

有这样两句歇后语

分别歇去了“水”字和“酒”字

(搁这做完形填空呢)

虽说现在的歇后语

也有只说前半的,歇去后半的

比如

从大体上讲

古代歇后语

和现在的区别还是很大

气宗一派

另辟蹊径

由秘籍上的招式入手

从歇后语的内容出发

寻找相应俗语的最早出处

一通操作

追溯到了先秦

他们还在宋代的《沧浪诗话》中

找到一种“风人体”的诗体

在形式和结构上

十分接近现代的歇后语

但问题又来了

虽说气宗一派的研究成果

有现代内味了

他们解释不清楚

为何歇后语会叫“歇后语”

而不直接叫别的名字

不得不说

现代歇后语

以它混乱的身世

成功难倒了众多学者

其实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现代歇后语

那就是究极混血

如今的歇后语

部分是成语沿用

部分是俏皮话

部分是谚语譬解语......

到后来

有人将现代歇后语

称为新歇后语

而现代歇后语的意思

也就被重新理解为——

说完前面的部分,稍微歇一歇,再说后面的

形式上就都统一起来了

歇后语

作为通俗接地气的语言形式

一直有着很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在四大名著中

多处可见

《西游记》里

猪八戒别的不行

说起歇后语倒是专业

比如第六十一回

孙悟空把骗来的扇子搞丢了

八戒感慨道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汤里来,水里去

还有第九十三回

猪猪被沙僧嘲讽没人要时

如此安慰自己

皮肉粗糙,骨骼坚强

——各有一得可取

《红楼梦》里

尤三姐面对偷娶了尤二姐的贾琏

怒不打一处来

突突突连说了几个歇后语

辗转腾挪之间致敌死命

一通输出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歇后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

是因为它通俗

在老百姓的歇后语里

管你是神是鬼

一样说得

-

王母娘娘当大姨——攀高枝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直到现在

歇后语依然勃勃生机

听说一些的有才网友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节更比一节强

融合了当代时事人物,影视,科技

已经走在歇后语的前列腺上了

① 谐音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太监开会——无稽之谈

吴京踩了周杰伦——京踩杰伦(精彩绝伦)

② 逻辑+想象力

老头坐摇摇车——装什么孙子

王八买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八二年的龙井——老绿茶了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癞蛤蟆跳悬崖——想当蝙蝠侠

今日互动

分享一句你喜欢的歇后语

(或者让朕看看爱卿们能造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歇后语)

[1]王昊昕. 汉语歇后语幽默语用效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董敬. 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D].渤海大学,2016.

[3]沈双喜. 歇后语新探[J]. 当代修辞学,1986(1):51-52.

[4]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55-56.

[5]李升薰.试探歇后语的来源及其命名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61-65.